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國際政治、國際法、政治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門從事外交、外事、對外宣傳、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國際政治學高級專門人才。
各研究生招生單位的研究方向和考試科目不同,在此以北京大學為例:
報考條件
(1)國家承認學歷的普通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自考本科生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在報名現場確認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報考。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經過兩年(從高職高專畢業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兩年以上學習或工作且進修完相應本科段主干課8門課程(能提交有進修學校教務處公章的成績單)的人員,按大學本科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
(6)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注:目前國家本科畢業證書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三類。
就業前景
1、國家之間聯系密切,人才需求量大
我國與外部世界在經濟、文化、政治、體育和軍事等方面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中國有更多的機會吸收國外的商品、技術、資本以及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當然中國的商品更有機會進入國際市場。經濟的交往必然會帶來人員、文化、政治等的交往。這樣,導致愈來愈廣泛、愈來愈復雜的跨國管理問題。中國需要更多的國際政治專業的人才不僅從理論上對之進行研究,而且也要從技術上進行操作。因此,該專業的學生未來就業形勢是樂觀的。
2、從就業角度而言,就業率較高
國際政治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是進入國家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外交、外事、對外宣傳的工作,或者進入高校和專門的科研部門,進行這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對于將來想要在政場大有作為的同志來說,可謂上上之選。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國際政治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比較高。
就業方向
1、外交部以及中國駐外大使館和領事館。由于國際交往的需要,中國在國外設立了相當多的使、領館,并需要派遣一批諳悉國際問題和通曉當地語言、文化和習慣的涉外工作人員到這些機構工作。
2、政府機關其他部門的涉外工作領域,如國務院外事辦、公安部、安全部、中宣部、統戰部、外聯部以及人大常委會等的涉外領域。同時,省一級的地方政府機關中也需要一些國際政治專業的人才來處理一些涉外事務。
3、各大報社或雜志社、電臺、電視臺。像《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環球時報》、《廣州日報》、《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國際廣播電臺等比較有影響的報社或電臺都需要大量的熟悉國際政治的人才當記者或編輯人員。
4、到高等院?;蜓芯繖C構從事與國際問題相關的研究工作或教學工作。